in , ,

戰爭:我們生來就是殺手嗎?


人們普遍認為,戰爭根源於人們(或至少是男人)與生俱來的攻擊性。 我們說戰爭“爆發”,就像我們說“火山爆發”或“疾病爆發”一樣。 那麼戰爭是自然力量嗎?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將人類的攻擊性歸因於與生俱來的死亡本能。 他在寫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著名信中這樣說道:「為什麼戰爭?」解釋道。 他寫道:「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衝突原則上可以透過使用武力來解決。 這就是整個動物王國的情況,人類不應該將自己排除在外;文化態度和對未來戰爭影響的合理恐懼,這將在可預見的未來結束戰爭。

奧地利諾貝爾獎得主康拉德·洛倫茨在《所謂的惡》1中也提出了類似的論點,只不過他以進化論為基礎:根據他的“心理液壓能量模型”,如果攻擊性本能得不到滿足,攻擊性本能就會受到攻擊。越來越多,直到發生猛烈的爆發。 這次爆發後,驅動力暫時得到滿足,但會再次開始積累,直到新的爆發發生。 同時,人類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保衛自己領土的動力。 洛倫茲建議以大型體育賽事作為避免戰爭的手段。 這可以以一種對社會有意義的方式減少攻擊行為。

簡·古道爾 (Jane Goodall) 在坦尚尼亞貢貝河的自然環境中研究黑猩猩長達 15 年,她親眼目睹「她的」群體在 1970 世紀 2 年代的領導者去世後分裂。 四年之內,「北派」的人把「南派」的人全都殺了。 震驚的簡·古道爾稱這場戰爭為戰爭。(XNUMX) 這為天生的殺手本能和天生的領土意識的觀點提供了新的動力。

1963 年,人類學家 Napoleon Chagnon 出版了暢銷書:《Yanomamö,兇猛的民族》(3),講述了他在亞馬遜雨林中對這些民族進行的實地考察。 「Fierce」可以翻譯為「暴力」、「好戰」或「狂野」。 他的主要論點是,殺死許多敵人的男人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妻子,因此擁有更多的後代,即進化優勢。

解釋不完整

所有關於人與生俱來的戰爭傾向的理論都是有缺陷的。 他們無法解釋為什麼特定群體在特定時間攻擊另一個群體以及為什麼他們在其他時間不攻擊。 例如,今天大多數在奧地利長大的人從未經歷過戰爭。

這正是人類學家必須解決的問題 理查德·布萊恩·弗格森 來自羅格斯大學的他度過了整個學術生涯。 作為越戰期間的大學生,他對戰爭的根源產生了興趣。

除此之外,他還分析了查格農極具影響力的報告,並根據查格農自己的統計數據證明,殺死敵人的男人平均年齡大十歲,而且有更多的時間生育後代。 從歷史上看,他能夠證明亞諾馬莫戰爭與不同群體獲得西方商品的不同方式有關,特別是作為生產資料的砍刀和作為武器的步槍。 一方面,這導致了它們貿易的發展,但也導致了對擁有這些搶手商品的群體的攻擊。 在對具體戰爭的歷史分析中,弗格森發現,戰爭,無論其正當性的價值觀或信念如何,都是在決策者期望從中獲得個人利益時進行的。(4)

在過去的 20 年裡,他收集了所有報告的黑猩猩致命攻擊案例的資料。 除此之外,他也分析了珍·古道爾的田野筆記。 這就是今年出版的書:《黑猩猩、戰爭與歷史:人類生來就是殺人的嗎?》(5)他在書中表明,不同群體之間的致命戰鬥與人類的入侵有關。進入黑猩猩的棲息地,而群體內部的殺戮則是由於地位衝突。 

戰爭是人造系統的產物,而不是人性的產物

在最後一章中,他提到了自己 2008 年發表的文章“戰爭十點「.(6) 這總結了他二十年來對部落社會戰爭、早期國家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研究。 以下是最重要的論文:

我們的物種在生物學上並不是為了發動戰爭而設計的

然而,人類有能力學習甚至享受武術行為。

戰爭並不是我們社會存在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人類並不總是發動戰爭。 數千年的考古發現表明,某個地區的戰爭發生在什麼時間點:堅固的村莊或城市、專門用於戰爭的武器、表明暴力死亡的骨骼遺骸的堆積、縱火的痕跡。 在世界許多地區,有數據顯示幾個世紀或幾千年沒有戰爭。 戰爭的痕跡與久坐的生活方式、人口密度的增加(你不能只是互相避開)、貴重物品的貿易、社會群體的隔離以及嚴重的生態劇變一起出現。在今天的以色列和以色列地區敘利亞,15.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末期,「納圖夫人」在此定居。 但戰爭的最初跡象直到 5.000 年前青銅時代早期才出現。

當決策者期望從中獲得個人利益時,就會做出發動戰爭的決定

戰爭是國內政治以其他方式的延續。 是否做出戰爭決定取決於從戰爭中受益或認為自己將從戰爭中受益的群體與認為戰爭不利的群體之間國內政治競爭的結果。 用來證明戰爭必要性的言論幾乎從不訴諸物質利益,而是訴諸更高的道德價值:關於什麼構成人性、宗教義務、英雄主義等的思想。 實際願望和需求由此轉化為道德權利和義務。 這對於激勵戰士、士兵或民兵成員進行殺戮是必要的。 有必要讓人們接受戰爭。 但通常調用更高的值是不夠的。 軍事科學家已經證明,讓士兵殺人比通常想像的要困難 (7)。 然後士兵們必須經過殘酷的訓練,成為戰鬥機器,否則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烘乾 用來讓士兵在機槍掃射中喊「萬歲」。

戰爭塑造社會

戰爭使社會適應其需要。 戰爭導致了常備軍的發展,它塑造了教育體系——從斯巴達達到希特勒青年團——它塑造了流行文化——“好人”消滅“壞人”的電影,標題為“壞人”的電腦遊戲:“ 《戰爭的召喚》、《戰車世界》或簡稱:《全面戰爭》——戰爭鞏固了邊界,透過防禦結構改變了格局,促進了新技術的發展,並影響了國家預算和稅收制度。 當一個社會內部適應了戰爭的需要時,戰爭就會變得更容易。 是的,如果現有機構要保持其合理性,就必須這樣做。 沒有敵人的軍隊、國防部、戰車工廠算什麼?

在衝突中,對立和反對者被建構

在戰爭中,「我們」和「他們」之間必須有明確的界限,否則你不知道該殺誰。 一場戰爭很少只涉及兩個預先存在的群體。 聯盟已經建立,聯盟已經建立。 伊拉克戰爭中的「我們」與阿富汗戰爭中的「我們」並不相同。 聯盟瓦解,新的聯盟形成。 昨天的敵人可以成為今天的盟友。 弗格森創造了“Identerest”一詞來描述身份和利益的相互作用。 宗教、民族、民族認同是在利益衝突中形成的:“誰不與我們同在,誰就反對我們!”

領導人青睞戰爭,因為戰爭有利於領導人

戰爭使領導人更容易將「他們的」人民團結起來,從而能夠更好地控制他們。 這也適用於恐怖分子。 恐怖組織通常組織嚴密,決策由最高層做出。 領導人不會自爆、屠殺自己。他們獲得權力以及權力帶來的好處。

和平不只是沒有戰爭

那我們是天生的殺手嗎? 不。 從本質上來說,我們既能夠使用暴力,也能夠使用和平。 智人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了300.000萬年,沒有發生戰爭,就證明了這一點。 考古證據表明,自從第一個國家出現以來,戰爭就已經成為永久的固定現象。 人類無意中創造了一個基於競爭和推動擴張的體系。 不成長的公司遲早會倒閉。 不擴大市場的大國不可能長久維持大國地位。

和平不僅僅是沒有戰爭。 和平有其自身的動力。 和平需要不同的行為模式和其他社會和政治制度。 和平需要促進平等並拒絕以暴力作為達到目的手段的價值體系。 和平需要社會各層面的不以競爭為基礎的製度。 那麼我們人類也將有可能活出和平的本性,而不是好戰的本性。 (馬丁·奧爾,10.11.2023 年 XNUMX 月 XNUMX 日)

腳註

1 Lorenz, Konrad (1983):所謂的邪惡,慕尼黑,德國平裝書出版商

2 Goodall, Jane (1986):貢貝黑猩猩:行為模式。 波士頓,哈佛大學出版社貝爾納普出版社。

3 Chagnon, Napoleon (1968): Yanomamö: The Fierce People(文化人類學案例研究)。 紐約,:霍爾特。

4 Ferguson, Brian R. (1995):亞諾馬米戰爭:政治史。 新墨西哥州聖達菲:美國研究學院出版社。

5 Ferguson, Brian R. (2023):黑猩猩、戰爭與歷史。 男人生來就是殺人的嗎? 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

6 Ferguson, Brian R. (2008):關於戰爭的十點。 參見:社會分析 52 (2)。 DOI:10.3167/sa.2008.520203。

7 Fry,Douglas P,(2012):沒有戰爭的生活。 參閱:科學 336, 6083: 879-884。

這篇文章是由期權社區創建的。 加入並發布您的消息!

對奧地利選擇的貢獻


寫的 馬丁奧爾

1951年生於維也納,曾任音樂家、演員,1986年成為自由作家。 各種獎項,包括在 2005 年被授予教授稱號。研究文化和社會人類學。

Schreibe einen Kommentar